房屋水电施工装修攻略

隐蔽工程 2023-01-09

  水管电路的布置与设计在装修中属于隐蔽工程,是房屋装修中最易产生安全隐患的环节,一旦出了问题,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,而且由于其布于墙体之内,维修起来也会非常的麻烦。装修www.kxzsw.com小编将从房间配电负荷、电线选择、面板安装、接线、插座数量等方面为您整理了一篇房屋水电装修攻略,为您的家居安全保驾护航。

房屋水电施工装修攻略


房屋水电施工装修设计图



  房屋水电装修一、房间配电设计说明

水电装修之房间配电设计图

  1、需要单独设置专线的地方:

  空调、厨房、电热器、卫生间取暖器、电热水器。

  2、明确空开负荷量:

  16A--实际控制在1500W内,普通照明没问题。

  20A--实际控制在2000W内,一般电视音响足够,但微波炉加热水器有点悬

  25A--实际控制在2000W内,空调适用3匹,

  32A--实际控制在3000W内,空调适用4匹,

  40A--实际控制在4500W内。

  总结:入户总空气开关60A,照明10A,空调插座40A,其它的全用25A。

  3、模块需求:

  门铃、报警、宽频电视、宽带1根线、电话2根线、

  电话线、电脑线尽量留2根,电话线也用电脑线代替。

  4、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,冰箱是需要配一个独立的低压开关的。

  房屋水电装修二、电线的选择

水电装修之电线的选择

  1、电路线径计算:

  进户线10平方,照明线1.5平方,普通插座2.5平方,空调线4平方。

  2、厨房、卫生间用电较多且功率大,所有插座及浴霸电线最好都用4平方的。

  3、强电导线的选择

  (1)绝缘良好的单股铜芯导线)

  (2)电线最好都用熟胶线,耐腐蚀性强。

  (3)劣质的铜芯尺寸往往比正规厂的尺寸小,而外包绝缘皮厚。

  (4)真线外皮包得紧,用手搓外皮不会转动,假线外皮与铜导线会脱离。

  (5)注意工长爱耍小聪明,买线也是好坏掺着买。

  (6)火线“红色”,零线“黑色”,地线“黄色”或“蓝黄色”。

  房屋水电装修三、终端面板安装注意

水电装修之终端面板安装注意

  1、开关:底边距地宜为1300mm,不要装在门背后

  空调的控制开关只能在电源端。在线路上是不允许加的。

  2、插座:多多宜善;大功率电器如电烤箱等用16A插座;

  通常插座底边距地宜为300mm。

  挂壁空调插座底边高1900mm,电视机插座底边高650mm。

  脱排插座底边高2100mm,厨房插座底边高950mm,

  挂式消毒柜插座底边高1900mm,洗衣机插座底边高1000mm。

  3、区隔:电源线及插座与电视线及插座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500mm。

  房屋水电装修四、墙面开槽、挖暗盒孔注意事项

房屋水电装修四、墙面开槽、挖暗盒孔注意事项

  1、房屋内的承重墙是不允许开槽的。

  带有保温层的墙体在开槽之后,很容易在表面造成开裂。

  在地面开槽,更要小心不能破坏楼板,给楼下的住户造成麻烦。

  插座或者开关很难紧靠墙角,那里通常都是钢筋水泥浇筑的,不能刨槽。

  承重墙上如需安装暗盒,可以打掉批荡层,不能破坏内面钢筋结构。

  2、各种电路,都应该分开开槽走线,相互间不破坏。

  3、线槽应该横平竖直。这是为了以后电路检修知道埋的电管位置。

  4、吊灯自重3kg以上,先在顶板装后置埋件,再将灯具固定上。

  严禁装在木楔木砖上。

  房屋水电装修五、电线穿线、接线

房屋水电装修五、电线穿线、接线

  1、应该等到PVC管安装好后,再统一穿电线。

  现在工人都是边穿电线边接管,很难保证以后电线可以顺利的更换。

  2、同一回路电线应穿入同一根管内,但管内总根数不应超过4根。

  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径截面积的40%。

  3、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,线头要留有余量150毫米。

  4、接线应该是先进行涮锡,然后再用胶布缠绕7圈,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。

  5、管内穿线应分色。火线红色,零线兰色或黑色,接地线为黄相间双色线。

  6、面向插座,上零下火或左零右火,接地为2.5平方的双色软线。

  7、连接开关、螺口灯具时,应该相线先接开关。

  8、有的装修公司不穿地线(用4分管,地线根本穿不进去),绝对危险。

  对于金属外壳的电器来讲,一旦漏电,谁碰到谁就是地线。

  9、电暖器安装不得使用普通插座,不得直接装在可燃构件上。

  10、卫生间插座安装防溅盒。

  11、在走线的位置作出标记。开槽埋线后,封墙前,拍照片留证(特别是厨卫)。

  完工后给出完整电路图,方便日后维修

  房屋水电装修六、插座数量的需求注意

房屋水电装修攻略

[1] [2]  下一页
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评论